Q:政務官為什麼好像活在平行時空,做出一些很奇怪的決策呢?

在5月19日的座談活動中,幾位曾經近距離和政務官共事多年的幕僚同仁分享一些觀察:
🤔 政務官也是人,不是全知全能的神,他們的資訊來源有限,而且政務官的一天大致上就是塞滿會議,很難有時間仔細作功課,所以如果有些「社會賢達」一天到晚對政務官講某些事情,政務官很有可能會把這些當作優先處理的事項。

🤔 每天的輿情內容,在行政院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視,會影響政務官決定今天要來優先處理哪些事情,以及對各方意見的理解。所以媒體聲量較大的意見,就容易影響政務官對真實世界的認知。又若處理方式和步調沒拿捏好,就容易掉進公革力以前說的「爛政策漩渦」 https://bit.ly/2KEerWi。

🤔 「欺上瞞下」不會只發生在政務官到事務官這一段,在科層體制中間每一層都可能會發生。而「揣摩上意」也是除了最上位者以外,其他每個位置的人理論上在理性選擇下會做出的事情。不只高階事務官有能力把政務首長架空,中間每一層都有可能粉飾太平或積極作出他以為上面喜歡的表現。

🤔 在上對下的時候,居上位者有可能會故意作出模糊的指令,一來是因為政務官自己也知道不能太過霸道,要保留較大的空間給下面較專業的單位來發揮;二來如果是民選首長的話,在選舉操作上往往很需要這種以象徵意義為主的曝光機會。

🤔 民選首長在競選過程中,會有一些政見、白皮書等等。雖然競選時的政見內容也是請專家一起寫出來的,但選上之後有更多政府內部及外部的溝通了解,未必會堅持原來的政見內容,至少在機關裡的事務官會有很多從外面看不見的建議,讓事情比較可能順順做出來。這中間的拿捏又是一門藝術,若不採納事務官的建議則容易在執行時出狀況。

🤔 政務官身邊的幕僚必須儘可能放低身段,向機關裡的每位同仁請教,了解承辦人或第一線執行者的觀察與想法。如果只透過簡任官來了解業務,會很容易忽略每天執行現場實況,也無法接觸到各領域同仁更深刻的思考。

台灣 (x)